安溪鐵觀音

安溪鐵觀音產自有烏龍茶之鄉之稱的福建省安溪縣,安溪茶區海拔八百多公尺,群山環繞,常年雲霧瀰漫,土壤大部分屬酸性紅壤,質地多為爛石礫壤,但有機物含量豐富。另外因為此地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,再加上西北有閩中大山為屏障,阻擋冬季時來自北方的乾燥寒風,東南臨台灣海峽,使此地氣候溫暖,雨量充沛,而成為栽培觀音茶樹最優質的地方。
關於安溪鐵觀音的傳說很多,其中較頗為人知的是在清乾隆年間,安溪有一農民名魏陰,由於虔誠信佛,每日清晨必用一杯清茶供奉於觀音像前,有一天他如同往常一般上山,在一塊長約六尺的岩石縫隙中發現一株有著橢圓形葉子,其葉面發出綠光,葉緣又有著紅邊,十分難得一見,於是便移至於自家後院栽培,後來在魏陰的細心照料下,生長良好,遂將取其芽葉焙製成茶,沖泡後竟香氣馥郁,充斥滿室,有別於一般茶品。他因此認為此茶樹為觀音大士所賜予,又因顏色黑如鐵,且較一般茶類重,故取名為鐵觀音。後來魏陰將茶苗分送給鄉人,使其廣為種植,兩百年來茶樹已有十萬株棵。鄉人為了感謝魏陰發現鐵觀音造福鄉梓,便在原來發現茶樹的岩石上刻上「后土正神」四字,表達感恩之情。另還有一說則為清朝乾隆年間有一書生於觀音山下發現茶樹一株,便移至自家培育,沖泡成茶後,香氣非凡,遂將此茶進貢乾隆皇帝,飲用後,亦為它的香味獨特所訝異,又見其葉緊結,重如鐵,外型就好像觀音大士雙手合掌一般,便賜名「南岩鐵觀音」。
安溪鐵觀音屬於青茶類,是烏龍茶中的極品。樹冠披展,枝條斜生,葉片呈橢圓,葉尖下垂,葉緣齒疏,色呈綠光油亮等,皆為鐵觀音茶樹之特徵。沖泡成茶後,茶湯色呈金黃,葉面捲起有肋骨形,帶砂綠色,有明顯紅點,散發出些微的甜花香,滋味甘醇濃郁,且久久回甘於喉,沖泡七次其香氣依在,故有「七泡有餘香」之稱。
由以上敘述可見,不論哪種傳說皆可顯示鐵觀音其獨樹一格的茶質和香味著稱,尤其本店之鐵觀音從採茶至焙製等均受過嚴格把關,待您親自品嚐享受香味撲鼻之感。